2014年9月15日 星期一

冰敷?熱敷?怎樣做才正確?

長庚醫療體系  運動醫學 總召集人  林瀛洲 醫師

(網路圖片)

門診時,偶爾發現有些病人在扭挫傷後,馬上熱敷,隔天過來看病,結果受傷處已經紅腫發炎;又有些病人,受傷後正確使用冰敷,但是卻使用過度或時間過長而造成凍傷。何時該冰敷?何時該熱敷?實在是有點令人困擾。

許多人不明瞭何時該冰敷?何時該熱敷?其實,應該反問自己希望達到的功效為何?是舒緩疼痛、放鬆肌肉,還是消腫?找出改善的目標後,再根據想要達成的功效去決定使用的治療方式,才是比較正確且快速的做法。而在決定冷敷或熱敷前,我們要先了解冰敷與熱敷對身體造成的效應及功能。

運動後或遭受運動傷害時進行冰敷,已經是一種廣為大眾接受的觀念,然而,冰敷的功能以及該如何進行,大多數人卻不熟悉。冰敷主要可以降低發炎反應,促進血管收縮,控制出血及控制水腫,但是對於有末梢神經病變、週邊血液循環病變、感覺異常等患者必須特別小心使用,以免產生凍瘡。

一般冰敷的使用原則是每次15~20分鐘,每天可重複3~4次,其實如果在急性期,希望消腫及控制發炎的效果更好,當然可以延長冰敷的時間及次數,但是必須先確定傷者的感覺神經是正常的,而且要提醒傷者在冰到受不了時必須變換位置以免凍傷。

阿嬤時代的"燒龜"(也就是所謂的熱水袋)是每個家庭必備的重要物品,寒冷時可禦寒保暖,身體不適時也能去酸止痛,熱敷療法在健康的運用,可是歷史悠久呢!就醫學上來說,熱敷有促進血管擴張、增加血液循環、促進代謝廢物排除、增加組織彈性、鬆弛肌肉及止痛等效果,比較適用於一些慢性期的傷害狀態。同樣地,感覺神經不敏銳的患者則須避免或小心使用。許多神經受損的病患就常因熱敷不慎而燙傷!熱敷的溫度以40~45度為宜,但還是要考量個體差異以能忍受且不造成燙傷為前提,每次可進行15~20分鐘,每天可重複3~4次。

採用冷敷或熱敷,可以目的或期望達到的效果來做簡單的判斷方式。如果真的無法判斷自己的症狀該進行冰敷或熱敷時,可以考慮以冷熱交替的方式進行。如果希望達到消腫的目的,可以先熱後冷的方式進行,以熱水5分鐘、冰水1分鐘的方式進行,並重複5次,共30分鐘,且早晚各進行一次。如果真的還是沒把握,還是先諮詢一下醫師、物理治療師或運動傷害防護師會好一點吧!






2014年9月9日 星期二

訓練越多越好嗎?

淺談過度訓練症候群(overtraining syndrome) / 高雄長庚醫院復健科 楊宗勳醫師

圖 / 截自TheSportInMind網站


看過熱血運動漫畫的朋友,對下面這樣的劇情也許不陌生:漫畫中的主角為了迎接重要比賽或是面對強大的對手,不斷地苦練苦練再苦練,甚至將自己逼到體力透支的絕境,終於練成足以克敵致勝的絕技,最後在關鍵一戰中擊敗強大的對手,贏得光榮的勝利、對手的敬佩以及讀者的感動。現實生活中,也不斷地聽到許多運動明星表示,比別人更努力地苦練才能帶領他們到達強者的境界。相較之下,休息這件事彷彿是一種怠惰的行為,是一種會讓自己退步的罪惡。然而,若是只有反覆訓練而沒有適度的休息讓身體狀況恢復,反而可能導致場上表現下滑,即所謂的訓練過度症候群(overtraining syndrome)

訓練過度症候群源自訓練與休息恢復間的不平衡,而使疲勞不斷累積所導致,因此比較容易發生在某些高自我動機、不斷苦練卻對訓練原則不了解的選手身上。可能出現的症狀包括運動表現成績下滑、全身無力、心情低落、缺乏鬥志甚至畏懼比賽、睡眠障礙、頭痛、食慾不佳、比賽或訓練中無法集中精神、休息時心跳速率加快、容易受傷或生病等等。若運動選手在無其他特殊疾病或傷勢的情況下出現上述症狀,且休息兩週後仍未見改善,則極有可能是發生過度訓練症候群。


過度訓練症候群的處理方式包括:

  1. 停止原本的訓練活動數週到數個月,僅從事輕鬆的有氧運動維持基本體能,或進行交叉訓練以避免特定肌群過度疲勞及心理上的一成不變
  2. 接受運動按摩,可同時獲得生理及心理上的放鬆
  3. 如有受傷狀況,將傷勢養好
  4. 補充足夠水份
  5. 均衡飲食及充足睡眠
  6. 如有生活上其他事情煩心,建議先處理完再恢復訓練
要避免訓練過度症候群的發生,在安排訓練內容時應注意選手的個別差異,安排適當的強度負荷、適當的休息、以及多樣性的訓練,以科學化的訓練內容取代拼命卻無節制的苦練,並隨時注意選手生理及心理上的狀況,必要時予以開導或心理諮商。如此,既可達到良好訓練成效,提升選手的成績,亦可減少訓練過度症候群的發生機會。